掌握設施小果番茄三關鍵 優良品質沒煩惱
小果番茄因大小鮮食方便,具皮薄汁多與酸甜風味等特色,深受民眾的喜愛,一直是超商與生鮮超市熱銷商品。109年臺灣小果番茄栽培面積達2,200公頃,相較於十幾年前成長近2倍以上。
近年來小果番茄由露天栽培慢慢轉為設施栽培,以追求穩定高品質果品。然設施栽培也存在著因設施環境條件與密集栽培,所衍生栽培問題與連作障礙,如設施內高溫環境之通風排熱問題、著果率低、土壤鹽化等問題。為協助農友改善以上問題,農業試驗所整理出設施小果番茄的關鍵栽培技術,利用養液配製、斜整枝管理與授粉技術三個重點,使番茄植株健康生長,並確保果實產量與品質,增加生產收益。以下就針對此三項技術說明如何操作的細節。
首先,影響小果番茄整體營養生長平衡最大的關鍵就是整枝管理技術,關係到小果番茄的產量以及果實品質。而番茄整枝模式又依品種特性與栽培環境分為好多種,常見的整枝模式包含垂繩式整枝、斜懸式分單幹、雙幹或多幹整枝、放任式整枝。各種整枝模式均有其利弊及不同配合動作,大致上以個人操作習慣為決定標準。農試所則介紹市面最常見,將近8成農友採用的雙幹斜型整枝。透過整枝保留合適枝條數,適當覆蓋於網面,可延長果實採收期,並確保果實產量與品質,增加生產收益。同時調整植株枝條的均勻分布,提供適當通風及透光條件,減少病蟲害的發生與蔓延。
- 於番茄植株適度節位選取一生育強勢之側芽,通常位在第一花序上下葉的側芽,與主幹頂芽組合成雙主幹。
- 當雙幹枝條長度足夠時,以斜角30~45度固定枝條,角度可依實際狀況作為調整。
- 除雙幹莖蔓留下,其餘的側芽一律摘除,當側芽長約15-20公分時為最佳摘除時機。
接著整枝管理技術後,養液配方的配製是關鍵因素之一,尤其設施內的高溫環境容易使養液操控不易、植株生育不良,且農友操作經驗不足,常發生缺鈣、潛在性缺鉀及氮素過多等營養管理上的困擾。農試所經過多年試驗研究,整理出完善的配方指引,以Sonneveld氏番茄養液配方為基礎,依據番茄生育時期調整養液配方,即使在夏季高溫的設施內,亦可大幅改善尻腐病、果實無法紅熟、節間過長等問題。
最後的授粉技術是為了改善小果番茄在設施內低著果率的關鍵,因在設施的高溫下番茄容易形成長花柱,又因通風條件差,相對露天栽培不易著果。需要藉由人為震動、施放熊蜂或噴施蕃茄激素以保障授粉與著果完成。
- 熊蜂的授粉效率佳,一分地可擺放1~2蜂箱,於開花後置入設施內。熊蜂授粉期間要留意使用的防治資材,避免使用具蜂毒性的藥劑。而進口熊蜂授粉效率優於本土熊蜂,但須符合相關檢疫規定。
- 番茄授粉激素以10ppm施用,在花序已有2~3朵黃色小花盛開時噴施,切忌噴到新梢,避免導致類似毒素病的黃化捲縮。特別注意同一花序不可噴施激素二次以上,夏季約4-5天施用一次,冬季6-7天施用一次。
設施小果番茄三關鍵技術有落實做好,維持適當的生長勢,能有效調節植株的生長與結果的關連性,達到最佳的營養管理來創造最高產量與最佳品質的目的。期許小果番茄設施栽培的發展,將朝向更精準與系統化的生產方式,並讓消費者吃得開心與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