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技術報導

介質濕式栽培優缺點

介質濕式栽培優缺點

溫室栽培因缺少雨水沖刷淋洗,加上後期高鉀肥追甜,溫室內蒸散作用比室外快10%,土壤鹽基會慢慢被帶上土壤淺層,土壤EC鹽基逐年增加,種植效率將逐年下降,最後需要透過洗田或土壤改良,才可以回覆。

乾式栽培需要更多化學肥料和有機質肥料才能使品質提升,濕式因水分多,能提供肥料更有效溶出和利用,配合效率較好的葉面施肥補充,所需肥料相對少很多(少50%左右),也因為水份處於穏定狀態,裂果率將降低許多。

土壤水分管理影響肥料溶解率與利用效率,可決定肥料用量與施肥頻率。一般而言,土壤根圈溶氧量充足,水分愈充足,生育愈旺盛 (佔植體組成80 %以上)。水分是肥料溶解及運移的溶劑,只有土壤溶液中的養分才能被番茄直接吸收利用。

田區水分管理大致可分乾式、半乾溼式與溼式三種,前兩者為一般農友採行。乾式管理為看天下雨給水,生育時期 5 公分土層水分經常僅約大雨後飽和含水量之30-50 %。將大雨後土壤水分程度當作 10 分濕,日晒與吸排水土乾至剩 4-5 分濕程度以下;因土壤長期相當乾,為確保收量,肥料用量甚高,且需掘穴溝覆土,且施肥頻率低,常利用雨後實施追肥。半乾溼式則於旱季、施肥前後與重要生育時期有相當程度之淹灌噴灌補充水分,生育時期 5 公分土層土壤水分經常約大雨後飽和含水量之 50-60 %。如將大雨後土壤水分程度當作 10 分溼,日晒與吸排水土壤約 5-7 分濕程度,因肥效已較乾式提高,肥料用量可酌減及省工撒施實施追肥。

溼式水分管理於不同生育時期以適當要素比率,及時滿足作物生育需求,可藉操作供給水量與頻率,調節控制肥料與水分於有效營養根域土層 30 公分內即完成吸收利用,做到節制至無多餘肥與水浪費,與有機會下滲污染地下水之精緻程度。溼式水分管理必須嚴格維持整個生育時期表土 5-10 公分土層水分於大雨後飽和含水量之 80-90%以上。將大雨後土壤水分程度當作 10 分濕,日晒與吸排水土壤仍有 8-9 分濕程度以上,所以施肥頻率高且肥料可撒施省工,於不同生育時期以適當要素比率,及時滿足作物生育需求。

一般露天及溫室土耕栽植番茄之水分管理方式採乾式及半乾濕式管理居多。根據農試所田間經驗,乾式、半乾溼式與溼式三種水分管理肥料用量比依序為 5-631,溼式最省肥料,而溫室離土栽培則建議使用濕式管理。乾式、半乾溼式與溼式三種水分管理,氮與鉀肥比率 (NK) 依序為 1112 16,溼式最能發揮氮與鉀肥比率之生育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