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技術報導

設施棗栽培,穩定收成好棗好過年

設施棗栽培,穩定收成好棗好過年

台灣棗甜脆多汁、富含維生素,特別是菸鹼酸能夠減輕焦慮、降低有害膽固醇,亦有「台灣蘋果」美稱。棗屬於長期作物,易受氣候變遷影響導致產量及品質不穩定。因此,產業問題除了在品種上進行選育,更必須從設施栽培方向來進行改良。

    台灣棗過去因果實蠅防治而開始網室栽培,然近年來受氣候變遷影響,導致棗於開花期遇到降雨而授粉不良,採收時遇雨而果皮開裂。農業試驗所鳳山分所多年來整合精進設施果樹栽培技術,開發一套設施棗生產模式,並實地驗證對於品質與產量皆有助益。

    因設施環境有利於授粉昆蟲活動,開花率達95%,較網室栽培提早10-15天開花結果。果實成熟期雖減緩10-20天,但針對果實品質、重量及酸度分析皆無明顯差異,且果皮較更為光滑更具賣相。設施的防雨功能還能明顯降低果實炭疽病發病面積至約10%,有效隔絕臺灣黃毒蛾、小白紋毒蛾、東方果實蠅等大型害蟲。雖然設施內仍會有小型害蟲,但開花結實期間,因大型蟲害發生少,用藥頻率約4-5次,較一般露天栽培減少50%

    由此可知,設施棗栽培模式能夠降低氣候變遷、病蟲害影響、減少用藥,更有效提升果實品質並穩定生產。農曆年前是台灣棗的黃金銷售期,只要早收趕上送禮需求,就能賣得好價格。在農業試驗所鳳山分所的努力下,除育成皮薄汁多的早生棗「雪麗」應年節需求,更開發出一套可因應各品種的設施棗生產模式,提供農民設施栽培之全方位解決方案,創造更高的經濟產值。